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斯文何以扫地

 

秋风

 

故宫这回向人们清楚地展示了,斯文是如何扫地的:

首先,作为保存着中国最重要文物的场所,安保措施形同儿戏。人们不能不担心,诸多国宝真的安全么?

其次,公安机关抓获业余盗贼,故宫由一位副院长出面赠送锦旗,上书“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撼”固属错字,“京都”、“泰安”这样的词恐怕也文理欠通。

第三,这一错误被民众指出之后,故宫博物院某刘姓主任辩称,我们制作锦旗时请教过这个字到底怎么用,所以字没有用错。当专家出面指出其错误之后,故宫发表道歉信,却将此错误推诿于下属部门、员工,全然缺乏诚意。

第四,就是这封道歉信同样有多处文理欠通、随意用字,比如,“院里”这个内部使用的不严谨词汇,频繁出现在针对公众的正式公文中。

这一连串闹剧让人们不能不追问:这就是文物荟萃的故宫,这守护着伟大的华夏文化遗产的故宫管理者,何以竟然没有一点点文化?前些年故宫引入星巴克之风波,也可以为本次事件暴露出来的故宫管理者无文化状态下一个重要的注脚。

当然,要说故宫管理者无文化,就好像城管们的选择性执法,或者反贪局有选择地抓捕贪贿者,故宫管理者也许觉得很冤枉。事实上,这样的无文化状态,乃是这样时代享有权力、权威、财富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的人们,也就是精英们的普遍存在特征。从政府官员到大学教授,从文化事业机构管理者到商人,如果说这些人物有什么共通之处,那一定包括无文化。

这样的无文化状态,其来有自。文化形成于“文”对于人之“化成”。《论语子罕》篇记载: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朱子注曰:“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周易》“贲”卦《彖》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王弼注:“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孔颖达疏云:“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这样一来,《雍也》篇所记孔子的话,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就是人的本色,自然的存在本身。“史”指史官,史官保存、熟悉自上古以来代代相传的诗、书、礼、乐,这是人文养成的载体。周代的“君子”们,也即贵族精英,多少会接受诗、书、礼、乐的教育。这些传统“化育”他们的心灵、身体,让他们具有“文化”。由此,君子们普遍具有“君子风度”,周代社会呈现出“郁郁乎文哉”的气象。

总之,古人已经清楚地说明了,没有“文”,也即没有传统、经典,就没有文化。“化”人须以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尊重、敬仰为前提,如迈克尔·波兰尼所说,需要人的心灵的“投入”。而时间可以赋予古老的“文”以最为充分的权威。因此,只有古老的“文”才有可能发挥化人的功效。而且,经历了时间淘洗的“文”,才当得上智慧之名。只有这样的智慧能够塑造出健全的心智和优雅的仪表、举止,《大学》所谓“诚于中,形于外”。

当代中国普遍的无文化状态,就源于过去一百年间人们对于传统的摒弃。过去十几年来,人们对知识分子的“民国范儿”津津乐道。这是因为,成长于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人,多少还经历过传统的熏陶。但此后,传统遭到一次又一次的社会政治运动的冲击,人们也就逐渐生活于没有“斯文”的世界。九十年代以来,商业化浪潮又汹涌而来。在政治社会运动中幸免于难的“文”,遭受另外一种致命冲击。比如,各地的房地产商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几乎把所有城市拆了一个遍。城镇建筑本来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具有化成心灵的功能。现在,生活在没有任何历史的水泥森林中的人们,怎么可能有文化?

包围在这样的城市中的故宫,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为文化的净土。相反,那些代表着“文”的国宝、建筑,只能沦落为少数人赚钱的手段,而基本丧失化成人文的功能。故宫没有强制拆迁建福宫,而仅仅将其改造成为富商消遣的会所,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但当然,文化其实具有自我重建的能力。比如,传统会自然地复苏。最为可怕的是,无文化的环境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扭曲,很可能让人们、尤其是所谓的精英们的心灵发生一种“道德的反转”,把文化当成虚伪,把道德当成伪善。比如,对于各地出现的以传统经典教育孩子的做法,评论家似乎纷起抨击。在他们看来,这些“文”是“落后”的。而他们追求现代文化的结果,就是无文化。

历史就是如此怪异:激进的文化虚无心态,与故宫管理者的无文化状态,其实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南方都市报,2011/5/19  

话题:



0

推荐

秋风

秋风

156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姚中秋(秋风),独立学者,主要从事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普通法宪政主义、中国治理秩序的历史与理论之研究。著有《立宪的技艺》、《政府的本分》等,出版译著《哈耶克传》、《货币的非国家化》、《法国大革命讲稿》、《法律与自由》、《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等十余种。华人哈耶克学会发起人之一,主编《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译丛》、《奥地利学派研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