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以自由讨论凝聚改革共识

 

中国必须改革,基本上,这是社会共识。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这同样是社会共识。然而,从何处入手展开改革?如何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调整?改革至于何种目标?

凡此种种问题,对于改革能否启动及改革的成败,均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恰恰是在这些问题,社会存在分歧。朝、野之间存在隔阂、分歧;精英、大众之间因为利益不同而存在严重分歧与情绪对立;民众内部,因为观念不同,也存在严重分歧甚至对立。改革要起步,改革要成功,就必须化解对立,学会在分歧中寻求共识,不同而和。

然则,如何寻求共识?古老的《周易》,为我们提示了深邃的智慧。《周易》“革”卦专门讨论变革之道。其中九三爻曰:“革言三就,有孚”。三的意思是多,“革言”就是关于变革的意见,对于变革的主张。显然,变革过程涉及利益调整,每一方的立场不同,主张也就不同:有支持变革之言,有反对变革之言,也有中间派之言。

“就”的意思是“成也,合也”。变革要成功,就必须在这三种意见、主张之间寻求共识。健全的变革是共同体之事,而不是某个群体之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政府掌握着立法、行政大权,也掌握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变革的实施主体确实是政府。但这绝不意味着,变革就只是政府的事情。恰恰相反,政府经常是变革的对象,变革通常因为政府的制度、政策不合理而引发的。因此,变革实际上是整个国家的事情。实施变革的政府,在制定变革方案的时候,必须吸纳各群体的各种意见,对其予以综合、平衡。否则,就没有变革可言。

尽可能地节制激情,平衡地对待各种意见,就是公。公则可得正,正则能得人“孚”信。孚就是信的意思。只有平衡地对待各群体之权利、权力、利益、并且设计出平稳再分配计划的变革方案,才有可能得到共同体全体成员之普遍认可,而成为社会之共识。得到社会共识支持的变革方案可让人们普遍地看到希望:非既得利益群体相信,自己会有所得;既得利益群体知道自己将有所损失,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由此可换得较为长久的稳定性,因此,他们对变革也不会激烈反对。这样的变革,才有可能成功。

那么如何达成共识?“言”字就已经揭示了。变革所涉及的每个群体甚至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意见,对于如何变革,有自己的主张、构想。要达成公正而获得人们信任的变革方案,就必须让每个有意见、有主张的人士和群体,以各种便利的手段,在公共舆论空间中,在政治审议过程中,最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主张。

当然,各方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以相互尊重的心态展开理性的辩论。透过这样的意见表达与理性辩论过程,利益、立场、意见、主张各不相同的人士、群体之间,完全有可能达成某种共识,可能比较薄,也可能比较厚。有了这样的共识,变革就能够启动;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形成可被人们信服的方案。当然,这样的意见表达与理性辩论持续进行,变革方案也可以不断修改,以因应情势之变化。

因此,下一步改革能否顺利启动、推动,前提条件是比较充分的表达自由,政治议题的辩论自由。社会各方应当尽最大努力,克制自己的激情,节制自己的权力,维护一个较为自由、公平的公共舆论空间和政治辩论空间,让各种意见、主张表达、辩论。在这方面,网络固然十分重要,但传统媒体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传统媒体上的表达更为完整而理性。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尤其是新闻媒体监管部门,当发挥积极作用。媒体当然需要监管,但是,监管有道。此道为何?因为一个低劣的文史知识错误,最近人们都在谈论“大禹治水”故事。这是一则政治寓言,它昭示了这样一个政治原理:“疏导优于杜塞”。

而古代圣贤对于杜塞之祸,有深刻论述。《国语·周语》中记载了众所周知的周厉王弥谤的故事,邵公这样劝诫周厉王:“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周厉王王不听此良言,国人确实莫敢出言。然而,由此,官民对立不断加剧,终致国家不可收拾。

让人们自由地表达、自由地辩论,这是中国改革启动的驱动力量,也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中国新闻周刊,2013114日(因未见杂志,不能确定是否发表)

话题:



0

推荐

秋风

秋风

156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姚中秋(秋风),独立学者,主要从事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普通法宪政主义、中国治理秩序的历史与理论之研究。著有《立宪的技艺》、《政府的本分》等,出版译著《哈耶克传》、《货币的非国家化》、《法国大革命讲稿》、《法律与自由》、《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等十余种。华人哈耶克学会发起人之一,主编《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译丛》、《奥地利学派研究》。

文章